來看看我們與國際山域觀光的距離,阿爾卑斯style。
簡易廚房照片的描述:「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下仍維持整齊乾淨,源自於每個人的自律、自我負責及對他人的尊重,這種文化涵養不是每個地方都有的。」
如果有機會將臺灣山屋 (同樣A型結構的我們還真的有不少哩 😂)的軟硬體提升到這個境界,但是要變成不便宜的付費預約制,我們能夠接受嗎?免費/低價 + 低品質的山屋住宿品質,是我們的最終命運嗎?
去這類國家健行,任何心思比較細膩的人都會發現,寫在告示上的規則只是少許,真正影響行為的其實是凌駕於制度之上的精神文化。
.
所以這是個臺灣重建登山文化的時代。
另一方面,政府的山域政策還處於起步的階段,服務型或避難型山屋的概念可能才剛開始受到關注,但其實最重要最重要的問題始終沒變:我們想要的是什麼?
.
.
我的個人意見是:免費的最貴。